追光
@追光
6小时, 3 分钟 前在线-
吉他录音产生噪音的原因(追光个人实际经验总结)
1、连接线质量问题
频响曲线的直和弯,是由线材的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决定的,特别是它的阻抗和容抗。而绝缘率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连接导线、插头的导电性能、以及包裹的屏蔽层的质量对能否精确的传导电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屏蔽层质量不好的导线,相当于一根漆包线,具有感应周边磁场的能力(人体磁场、电器产生的磁场、无线电等),因此会产生额外的信号(噪音),换一根质量良好的连接线,能有效降低、减少噪音。
2、电脑以及周边设备接地线
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一些多余的电流、当然摩擦也会产生静电,人体本身也是有一定电流的,这些多余的电流除了会产生额外的信号外,可能还会产生磁场,使得乐器、话筒等产生持续的噪音。
比如:Macbook笔记本一般都是两脚电…
-
-
一、使用声卡直接录制电吉他、木吉他
一般的声卡都有大三芯的乐器输入接口,用于连接电声乐器,此如电吉他、电箱琴、电子琴等乐器,一般这个接口同时具有line(线路)输入和 instrument(乐器)输入的能力,在这个接口旁一般也设置有 line与inst 切换的按钮,用于切换两种信号。
line与inst的区别:线路电平输入用于连接常规音频信号,比如CD机、手机一类音频信号;inst接口用于连接高阻抗电声乐器,开启此功能相当于启用了声卡内置的DI盒,可以将一个高阻抗(Hi-Z)非平衡信号转换成低阻抗(Lo-Z)平衡信号,使得前级放大器能够正确放大吉他、bass的信号。
-
今天总结一些吉他录音方面的的知识,吉他录音算是比较常见也比较特殊的,分为电吉他录音和木吉他录音,吉他录音几乎涉及到了录音的各种种类与方式,这些录音方式与预算和使用场景有关,不过都可以得到非常不错的结果。
电吉他录音主要分为三种方式:1、针对电吉他或带拾音器的木吉他直接插到声卡乐器输入口录音,然后使用软件效果器制作音色;2、将吉他连接到吉他效果器,然后输出到声卡录音;3、将吉他插到音箱,通过麦克风录制音箱的声音。
当然本文中也记录了我在录音过程中产生噪音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根据问题去查阅资料,补足理论是找到解决方法的重要方式,当然这过程并非写文字这么简单,都是一点一点碰壁后的总结。如果以后还有新的发现会继续更新在本话题中。关于使用话筒录制木吉他的方法已经…[查看更多]
-
追光 在版块 🎹Logic,Ableton Live音乐制作 中回复了话题 音乐与电影立体声与视觉空间的概念与听觉体验 3年, 10个月 前
立体声、双声道、单声道的听觉区别(双声道不一定是立体声)
假设双声道的左右两声道波形相位一样时,没有立体感 ,其效果和单声道一样。 (也就是说双声道不一定是立体声)当双声道的左右两声道波形完全一样时,人为制造一定的相位差可以建立宽阔的声场,使之具有立体感, 人为制造的相位差是固定的,所以这种立体声称为假立体声。而真立体声是两个声道完全不同的两个波形,每时每刻拥有着不同的相位差。
将单声道复制到双声道音频的演示:
含有左右声道相位渐变的单声道,也能营造出一定的立体感(但并非真正的立体声)
本文主要是用于演示记录音乐影视中使用的立体声与双声道非立体声的区别,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立体声,后续会继续跟帖完善这方面的内容。
-
追光 在版块 🎹Logic,Ableton Live音乐制作 中发起了话题 音乐与电影立体声与视觉空间的概念与听觉体验 3年, 10个月 前
立体声或者环绕声在电影、音乐作品、7D体验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立体声是基于人体听觉而设计的声学场景,两只耳朵根据听到的声音差别,就能判断方位,以此确定空间位置,基于此特性,我们就可以创建立体声声场了。那么立体声和立体电影有什么关联么?并没有实质的关联,不过其共同之处就是模拟物理空间感:立体影片创建模拟双眼的立体视觉空间;而立体声则创建基于双耳的立体听觉空间。
并非立体电影才可使用立体声,单眼平面视觉电影使用立体声也能营造、弥补出强烈的空间感,当然也可以使用5.1、7.1声场;而立体电影,一般使用立体声或者立体声的延展5.1、7.1声场。
Dolby 5.1 – 92 年 《蝙蝠俠再戰風雲》
Dolby 7.1 – 10年 《反斗奇兵 3》
Dolby 全景聲 – 12年 動畫《幻險森林》
-
在Mac系统中为偏色的显示器校正色彩
许多显示器的色彩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我使用的Dell U系显示器同样存在色差,在没有专业校色仪的情况下,用眼镜来进行调色同样可以做得非常精准。
1、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参照色彩显示器,建议使用mac、Iphone来当作参照显示器,放置一张色卡;
2、然后再Mac上打开同一张色卡图,进入到mac系统设置–显示器–色彩Tab下,选择当前显示器的色彩文件(Color Pfofile),然后点击自定义,在弹出的窗口中拖动滑块来设置色温,使得Mac上的色彩和Macbook、Iphone一致。小技巧:如果是使用外接显示器,那么两块显示器使用镜像即可,如果是以手机作为参照色,需要两个显示器打开同一张图片、网页等进行校正…
-
针对这一类较复杂的跟踪,目前来看在3DEqualizer上有着较为成熟的方案,PFtrack很难完成包括卷帘快门、镜头呼吸、运动模糊一类复杂的问题,更多详细的流程可以参看前几年发布在追踪板块内的3DEqualizer流程。也可以看下我之前写过的PFtrack与3DEqualizer的主要区别一类的思考~~3DEQualizer的主要流程
-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使用手工添加点进行追踪,断点追踪就是给每个点设置开始与结束帧的范围即可,在断点的位置附近寻找其他追踪点。
-
加载素材要在另外一个目录管理里找到素材,拖拉到PFtrack内部资源管理池,才能从资源池里倒入到节点面板上,这是PFTrak和很多软件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
建议有空多学习下社区内追踪板块的PFtrack,对基础操作流程方面已经有了非常详尽的演示以及设置方法,这样可以把少走很多弯路,焦距设置可以在CameraSolver中进行设置,是为解算提供的元数据进行辅助解算使用的。
-
这个要确定你的显示器硬件色彩标准是使用了哪种类型,输出的视频是要匹配到哪种播放器标准,这里是以Quicktime来作为标准的,使用不同的播放器,要看这个播放器默认的色彩标准是哪种,如果是在Win中默认播放器播放,不需要修复。
刚才 Macbook2019测试了一遍,Pr2021,R3D素材,将原片和输出影片放到达芬奇对比波形是否一致,肉眼观察,暂没有发现这个情况。
-
错误信息以及错误的原因不是显示在你截图这里,而是点击节点右键,在里面查看日志才是显示产生问题的日志,目前截图里面显示完成渲染。在网络正常、命令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表明Deadline已经正常运行。这里出现的问题一般是渲染器插件、渲染宿主软件的问题,而不是deadline的问题。
-
使用后补充说明下:Korg NanoKontrol 的 logic控制界面,和NanoKONTROL与Logic学习匹配控制预设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让Korg NanoKontrol 的推子、旋钮顺序控制logic中顺次轨道。
Korg NanoKontrol 的 logic控制界面:是自动的添加控制界面映射到logic 轨道。
某些情况下控制不对应时候可以这样修复:(启动logic后需要通过 菜单 logic–控制表面(Control Surface)–设置(setup)来选中NanoKONTROL,然后删除,删除后重新连接/识别下NanoKontrol)
NanoKONTROL与…[查看更多]
-
没有在AE中使用过,在我们的处理流程中没有用到AE,所以这方面的测试比较少,有空时候测试下
-
哈哈,非常感谢认同,NewVFX一直致力于研究计算机视觉、听觉方面的应用。追踪的话,从诞生之初就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包括现在新流行的“元宇宙”概念,也是在视觉听觉交互方面也是基于追踪而成的结果。
追踪的目的是将计算机视觉角度与现实世界完全重合并呈现出来,而元宇宙是将现有互联网+追踪+VR/AR/Mr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影视制作中是异步处理:就是将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万物以及不存在的人或事物混合起来,而元宇宙是实时的将现实的物理空间与三维数字空间合成起来,本质都是完全一样的。
不管是异步处理还是同步处理,都基于一个核心: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匹配,也就是视觉追踪。元宇宙的追踪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视觉角度(摄像机)的追踪,而影视的追踪涉及到更加复杂的复合追踪:摄影机在动、物体也在…[查看更多]
-
可以尝试删除素材,重新导入素材连接上,估计是素材缩略图的缓存被清理了导致的~~
-
追光 发布了新的动态评论 3年, 12个月 前
可以参考社区内追踪,pftrack板块,类似的流程都有案例
-
追光 发布了新的动态评论 3年, 12个月 前
pftrack支持直接导入模型或激光扫描仪的点云,也可以使用pftrack的摄影测量构建模型,对齐模型与实拍场景,使用模型解算即可。
-
这里补充一下使用Premiere 2020以及以后版本的流程:(支持剪辑原生Dng序列)
1、使用 Mlv解码软件将素材解码为 Dng序列。
2、选中解码后的第一张图片,直接拖入Premiere的素材中即可自动导入整段序列。(原始剪辑)
3、也可以使用MLV解码软件直接解码为 Apple 444格式的Mov,这样不管是在Final Cut X还是Premiere中都可以完成高质量素材剪辑。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