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
当代中国传统色彩的与国际色彩搭配
吸收西方的色彩构成以及创作观念。色彩搭配需要考虑到世界受众的接受心理与具体环境变化、特点等因素,将传统性与时代性有效的结合,从而创作成型的。


本文仅为中国色系风格的历史脉络,关于主题风格的研究分析,欢迎有相关中国美学资料,见解的同学们给社区提供更多资料,进一步完善中国梦美学系列~~
-
-
-
-
-
宋代、元代许多画家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在中国画中,以水墨取代了色彩。水墨画的出现是艺术家对色彩的一种深化与提炼,是将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中从有形到无形,从多样到单一但又包罗万象的思想内涵发展到了极致。它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识,极大地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

纵观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原始社会的单色模式,发展到奴隶制末期的五彩包容,再到后来的道家以水墨为根本,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由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但这最终的简却饱含了更加丰富的哲学道理。
简言之,就是“色彩表达是捕捉有色彩的客观物体对视觉心理造成的印象,并将对象的色彩从他们被限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具有一定情感表现力,再加以象征性的结构而成为表现生命节奏的色彩构图。”

在传统色彩表达的诠释中无不饱含着人们对生命…[查看更多]
-
秦汉时期:随着宗教与五行观念的不断发展,五方的认识转为五帝,即西是白帝,东是青帝,南是赤帝,北是黑帝,中央是黄帝。

在此时期,确定了黄色是中央土的观点,突出了黄的地位,经隋唐至宋以后定黄为皇室专用色。

-
春秋时期,五行与五色学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将五色与方位结合在一起,称为“五色观”。

在《周礼·东官画缋》中有:“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黄。”
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五时(冬、夏、春、秋、长夏)、五性(智、礼、仁、义、信)、五声(呻、笑、呼、哭、歌)、五态(恐、喜、怒、忧、思)、五气(寒、热、风、燥、湿)等学说,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五行与五色思想。

-
好久不见,我是小蝶,在社区里看到一个关于中国影视色彩风格的问题引起了我久久的思考,些许失落,些许震惊。作为一个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的现代设计师,一时竟说不上中国风格是什么样的。脑子里更多的概念是:欧美的浓郁色系风格,科幻的黑蓝风格,日韩的小清新,或者很时尚的粉紫色系…

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朝代众多,受多元文化影响,有着浓郁的多元风格,说起月亮 在国外就只是个月亮 但在中国 那是李白的酒 是杜甫的诗 是玉兔和嫦娥,也是相思韵味…..
中国的历史审美观念:1. 含蓄。正如朋友圈比较流行的:看透不说透,看不透TA还很清楚。2. 均衡。对称等形式美法则,看似散漫的节奏和线条的…[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