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感总是一个充满魔性的词,你很难定义什么是电影感,但是又想达到它。撇除故事与分镜的张力之外,画面的电影感到底可以利用什么方法营造呢?
#1 在后期之前,现场的灯光和拍摄处理
当然,画面虽然可以用后期修正和提升,但是“修正”和“提升”是建基于你原本的素材,所以现场的处理是所有后期工作的第一步。
#2 光暗和对比
虽然现在好像很流行文青低反差灰灰的画面,但是“电影感”刚好相反,一般来说都是偏向高反差和暗部较暗(看起来就很好莱坞)。但是也要适可而止,不能令画面看起来完全失去细节(高宽容度的重要性~)。
#3 色彩和色调
同样是跟“文青”风格相反,一般而言的“电影感画面”都是“有颜色”的,而且颜色应该分明。色调方面,视乎剧情发展需要,暗部或者可以轻微有点偏冷色。
#4 截剪(这是犯规吧)
在电影院有大部份电影都是 2.35:1 ,这时无论什么画面只要一加上黑色框框好像就马上变得有“电影感”。
#5 菲林颗粒感
以往利用菲林拍摄电影会有一层浅浅的颗粒,假如想重塑这种感觉,可以加上颗粒效果,令画面更有质感。
#6 上网找喜欢的LUT
懒人做法,有点像Instagram的滤镜,直接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