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型数据与Film Back与摄像机反求追踪的关系
› VFX大学 › PFtrack,3DEqualizer,Mocha摄像机追踪 › 【3DEqualizer】摄像机反求镜头模型库 Science-D-Visions › 镜头模型数据与Film Back与摄像机反求追踪的关系

追光
这篇探讨太有必要了,也非常重要,而且探讨来得非常及时🤝:
将机身与镜头概念混淆在一起,这是基本上所有追踪师都很容易出的问题。Film Back不属于镜头模型参数,属于摄影机参数。
从镜头的角度而言,不管使用哪种摄影机,镜头畸变的参数都不会发生改变。例如: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生产好后,其畸变参数就已经固定了,这里的镜头模型参数就相当于凸透镜的畸变参数,是恒定的,属于常量。
唯一会影响镜头模型的畸变参数发生变化的因素:对焦距离的变化。(以上镜头模型参数重已经包含对焦步长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顺道提一下,如何反求一只镜头变焦时候,产生的畸变?
图中可以看出:Film Back大小,裁切了镜头成像焦点的大小(底片大小),也就是裁切了整块镜头模型的部分进行记录。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聚焦(摄影机对焦)到一张纸上,在同一片镜头上,聚焦点是不是一样的?答案是肯定的。 而不同的摄影机型号(相当于那张纸),只是将聚焦好的点裁切成不同的大小的矩形(Film Back)并记录下来,不管是2K,4K还是8K,都不会对凸透镜造成物理变化。
此参数可以用在使用这只镜头的任何摄影机上,导入参数后,根据摄影机型号,手工输入Film Back即可。(相对于镜头而言,Film Back属于变量)
在已知Film Back、成像大小(2k、4k…),lens Model(畸变与焦段、焦距),6个以上追踪点运动轨迹的情况下,即使手工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实际裁切的范围啦~~,而这些参数对于追踪系统而言是自动进行计算的。
即使在没有任何参数的情况下,追踪系统也可仅使用追踪点的参数进行所有数据的反求,只是计算周期较慢,且精度并不总是可靠。追踪系统内有多种算法,而使用哪些核心算法,取决于已知参数的精确度与数量。
Film Back是什么?也就是胶片底的大小(此参数由摄影机型号决定,影响最终成像),可以参看这篇:
使用此参数的注意事项:Film back参数(Film Width,Film Height),需要根据摄影机🎥型号手工输入。
小技巧:在不知道摄影机型号的情况下在追踪出点并解算摄影机后,将参数改为求解(Adjust),3DE会根据镜头模型自动求解Film Back。
做摄像机反求:镜头模型与摄影机是两个物理部件,分开来看。
要分清楚在追踪软件的参数中:哪些参数是镜头参数,哪些参数是摄影机参数。
提示:镜头模型数据含:镜头呼吸畸变,镜头畸变,镜片在各个层面的物理变化,不含Film back之类和机身相关的参数。